close

  9月10日早上8點多,護理員原秋花和範雪嬌就已經在新華東街社區門口等待醫療服務隊,準備去三位老人家裡做基本的身體檢查。
  去年12月4日,陽泉市城區政府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,大力培育社會組織承擔公益服務,成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,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、家政服務、文化娛樂和精神慰藉等社會化服務,做到“床位不離家、服務送到家”。
  等來了醫療服務隊,原秋花招呼大家趕往老人家,“李銀梅今年74歲了,家裡只有孫女在照顧她,自己一身病也出不了門。她覺得自己是個累贅,不願和任何人接觸,我們也是上門服務好幾次才把老人感動了,勉強答應我們的照顧。”能努力讓老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,原秋花開心地笑了。
  來到家裡,兩位護理員一會兒給收拾家,一會兒陪老人聊天,“家裡有什麼事,或者您要買什麼、洗什麼就給我打電話,孫女還小,別讓她承擔太多。”講到孫女,李銀梅老人彎著腰哭了起來。
  待老人心情平復後,醫療服務隊給她量完血壓,叮囑她多註意身體,老人不停地點頭。走出李銀梅老人家,範雪嬌向記者介紹到,目前服務對象涵蓋了城區5個街道13個社區的20餘名困難老人。“因為是試行,所以目前我們中心主要為城區60歲以上困難家庭中的老人以及80歲以上空巢、獨居、失獨、失能且子女中有智殘或身殘無贍養能力的困難老人服務。”
  “其實,對老人來說,精神慰藉不可忽視。我經常給老人打電話,確認老人的安全,同時讓他們感覺有人在關心;社區志願者也會每月定期上門探望,陪老人聊天交流、讀書念報;在老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陪老人到社區活動中心參加適宜的文化娛樂活動、游覽、散步等。前幾天的中秋節,就有志願者到老人家中探望,陪他們過節,讓他們享受兒女般的親情……”原秋花說。
  做過的事情太多太多,不知不覺中大家已經來到李春蘭老人家樓底下。一進門原秋花先 “急了”,“昨天你出去了呀,我上午打電話不接,下午也不接,晚上來敲門還沒人應,把我急的,問了鄰居找到你兒子電話才知道你們回平定了。”
  一口氣把這些話說完後,李春蘭老人哈哈大笑,“記住了,以後出門先給你彙報。”這一句話,也把原本著急的原秋花給逗樂了,“看到你們沒事我這懸著的心就放下啦,那咱們讓醫療服務隊的給瞅瞅,看看你們最近有沒有‘聽話’註意身體。”
  本報記者閆書敏文/圖
  (原標題:用家的溫暖化解老人心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d11ddqqg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